学家时也见过那位周闻昕博士,然而那时候周闻昕刚做了手术还在康复中,全身缠了好几处绷带成日躺在床上。安东·科罗温没看出这位物理学家到底长什么样儿,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周闻昕身上浓重的忧郁气质,和她待在一间病房里能压得人喘不过气儿来。
雪绒却突然仰起小脸儿对林海民问道:“海民,清湍在哪儿?咱们以后要到那里去住么?”
“清湍在东洲省,是一个滨海的小城市。”林海民轻轻把他散落在肩上的发丝梳到耳后,“以后恐怕就要住在那儿了。气候和环境都还好,也比较清静。”
“哦。”雪绒欢快地问,“那你就要去大学里教书了?”
此时安东·科罗温插话道:“对了,薇拉,正好你也能去读个动物行为学的学位……”
雪绒立刻白了她一眼:“切,我还要好好给海民生宝宝呢,动物行为学这么没劲的学科还是给无法承担繁殖任务的人研究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科普]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式产生和加速带电粒子的方式,主要加速方式是依靠带电粒子经过电压差将电势能转化成动能。粒子加速器分为稳相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高中物理电磁学必备模型之一)、环形加速器和直线加速器。
本文中提到的加速器属于环形加速器,其实就相当于把直线加速器弯成环,因而可以持续加速,然而加速过程中粒子动能会有部分以同步辐射方式散发出去。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又发明了专门产生同步辐射的粒子加速器,如目前上海市的同步光源。
——
q:同步辐射不是浪费能量么,这有毛用?
a:嘿嘿,下一章科普?
(同时下一章还要出一个伪·情敌)
——
话说每章的小科普有多少人认真看了?在下打算本文完结后来个验收小测试,花这么长时间看言情文,总要有点儿收获不是?(当然早就了解这些科普内容的大神们就可以直接忽视这些了,小科普主要还是面向普通的初/高中读者……)
☆、第三十八章:柏拉图式爱情
有了新工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虽然不是在天文台,而换成了粒子加速器,但本质上还是一种半脱离世俗的生活,对林海民也没什么区别。而且能够在大学教书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和科学院的其他人在一起相处也会比较融洽。
不过林海民此时却没什么心情憧憬美好的未来,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一直在想着周闻昕的事儿。
林海民和周闻昕,就像她对安东·科罗温说得那样,是非常好的朋友,但其实……却并不只是非常好的朋友。或者说林海民自己把这样的关系当成是莫逆之交的升级版,并且周闻昕对外也就是这么声称的,但这样的“非常好的朋友”的关系,事实上却更接近最初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爱情——同性的、理想化的、自由的并且是精神上的爱情。
这大概是就是林海民非常能够理解同性恋的原因,虽然严格来说柏拉图式爱情和生理倾向上的同性恋完全是两回事儿,但这至少让她非常能够理解在同性身上能够找到许多很吸引人的地方。
林海民谈不上具有真正的同性恋倾向,而周闻昕也不算是同性恋。周闻昕对人类的性行为没有什么兴趣,如果说她真正爱上过什么,那也只有哲学和自然科学。然而哲学和自然科学本身无法与人交流,所以她把这样的爱转嫁到了具体的人身上。这人就是林海民,她最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她们从精神的交流中获得一种思想冲击与融合的奇妙感,从最微小的基本粒子到最博大的宇宙空间,从大爆炸的开端到时间终结的可能,还有那些哲学问题——她们在各种学说间跳跃,一会儿唯物,一会儿唯心,甚至有的时候会假设就连对方都仅仅存在于自己的想象里。
周闻昕不像林海民。林海民虽然比较脱离世俗,但还是有七情六欲的,她无法脱离生理上的欲|望而完全做一个纯精神层面的人。但周闻昕却是真正地完全脱离现实,现实世界对她而言就像是虚幻的,而她的精神世界才是绝对的真实——因为“我思故我在”么,正在进行怀疑和分析的意识本身才是真正可以确认存在的。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里,她甚至没有结婚,就那么守着一座老加速器,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里,并且因为缺乏人交流而长年闷闷不乐。周闻昕身上的忧郁情绪只需要很短的一段时间的积累,就足以把任何距离她五米之内的人压得喘不过气儿来,更何况这样一过就是十几年。
林海民猜测她们在原子|弹研究所工作的那四年,可能是周闻昕毕业之后最明亮最快乐的时光。尽管十几年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她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周闻昕创造了量子现象的“波函数解释”,她受到神秘主义影响而引入了“意识”作为引发波函数坍缩的唯一因素,然而林海民却为了避免意识的插手而想出了更为怪诞的“多宇宙解释”。
(注:此处“波函数解释”即现实世界中哥本哈根解释)
说真的,观点上的分歧没那么重要,精神的交流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就算是研制原子|弹的繁重任务也没能阻碍这种“柏拉图式爱情”的重拾继续,然而林海民和周闻昕没想到的是,这最终还是被敌人的侵略掠夺中断。
不过除林海民之外的原子|弹
喜欢达尔文的狐狸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