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和小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是学习的强度增加了,知识面也阔宽了,同时开了几门的新课;二是忽然觉得自己也大了;三是环境变化了,尤其是生活环境,许多的同学都是来自乡下的大队,以前跟本不认识。这样就形成了这一个团伙,那一个团伙的。中心小学是传统的强者,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镇里的精英。原来王光是不理我们小学时候二班的同学的,现在不一样了,要一致对外。所以围绕在强子他俩周围就成了一个大的圈子。当然强子那弱智只是个当打手的料,老大自然是王光。不过王光的风格是要他们叫他:六哥。
就是现在回老家,偶尔就会有一个大叔模样的人和他打招呼:“六哥,你还记的我吗?我是……”王光真的不记得了。人家就说:“当年我们初中是一届的,你和那张克强没少打我们呀!”
同学?是呀,他是什么样的生活,而他们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已经被生活折磨的没有年龄了,一过三十就和五十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光连忙说:“记的,记的,那能忘呀!老同学吗…
…”其实他什么都不记得,感到的是一阵阵的心酸。
第六章 春心萌动
王光学习依然很好,架也没少打,挨老头子的打是越来越少,挨老师的打是不记其数。这期间他和李里一起又参加了几次县里的文艺演出,还参加了几次智力竞赛。
初三一个学期不到,王光就转到县里上学去了。那时,老师对所谓的升学率还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教学只是他们的一个生存手段。不过几个姐姐都认为镇里的教学环境不好,尤其是三姐和四姐。
这时四姐已经在县财政工作了两年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年四姐的单位盖家属楼,他家顶四姐的名买了房。三室一厅的房间,实实在在是比镇里的家好多了。老头子的意思是让他和母亲过去,于是他没有任何留恋的就转学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王光是记得的,就是和强子的结拜。他离开的前一天,他俩都很激动,于是就买了瓶白酒,带着盒人参烟跑到了孤山顶上,还真把它喝完了。激动之余,他们决定结拜,叉了三只烟,王光都不记得叨咕的是什么了,他们跪在那里,冲山顶的那块大石头磕了三个响头,强子比较认真,把脑袋楞磕了个大包。想一想那时侯真的很是值得怀念。
真的转学到了十一中,望就后悔了,很不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又没有熟悉的同学,他终于有了当年那些其他大队的学生,刚到镇中学读书的感受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想融进去却怎么也融不进去,一部分是别人的原因,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
他就努力学习,要不就在一中(县高中)附近的黄金书屋租看,有好长一段时间,他沉默寡言。他忽然觉得自己很想六中的同学,中间他回去了几次,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好在,后来还是认识了刘威,这才慢慢的习惯了。
这里不得不提他的一个朋友——刘威。这小子的家庭状况不是一般的好,据说八十年代初人家就住自己的二层小别墅了,王光和他能认识全因为他俩都是那时的烟民。
十一中东侧就是县体育场,不知道谁把东边的墙掏了个豁口,几个为数不多的烟民就经常跳出去在运动场吸烟。那时他俩都是初三,王光转来时候在二班,刘威在三班。本来就挨着,所以跳墙出去的时候经常是一前一后。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说话,有一次刘威忘记带火了,就和王光对烟,从此他俩就成了战友。那时候的刘威不怎么参于打架,但不等于他不打架,一是他从来不惹事,二是那家伙出手太恨,据说初二的时候就把一个学校附近的小地痞给扎了,他家为此花了不少钱。不过刘威不怎么合群,也没有几个朋友,经常独来独往。整个王光在的那个初三的学期,他也没有见到几个人和刘威玩。王光更是没有朋友,他俩就有时一起跳出去吸烟,有时也一起逃课,不过王光吸的烟都没有刘威的好。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感情,初中毕业他俩就好的象一个人似的了。
昏昏恶恶的把初三的下学期混了过去,中考过一中的分数线,王光没有任何问题,顺利的就考入了高中。
一中是y县的最高学府,y县的大部分大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应该算是y县人才摇篮。一中这样的学校,大镇也就能考上个20几个,所以象强子那样的学生是不可能来一中,王光想要不是因为义务教育,可能连初中都不会有人要他。
但那时的升学率很低,一中考大学的几率也就40%,所以不等于考上了一中就前途无忧了。但就是如此的升学率,还是有人趋之若骛。八个班,每班64人的标准全部满额,最后还是加了一班才解决了问题,不过到高二就恢复了八个班,因为九班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而且多数是开学后的后门生,一个学期的淘汰,总会有人被开除,有人转学,有人放弃的。
王光被分到了三班,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很年轻,姓韩,老公是公安。为什么要提他老公那,因为她只教了他们一学期,就离婚去省城了。下学期换了个王光的本家姓王的男老师,同时也教他们地理。李里也考上了一中,被分到五班了正好和刘威一班。
教学楼是南北朝向的,三层,一
喜欢半辈子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