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说:“那你请客好了!不过,你请客,我买单。”阿弥卖一个小小的关子,“我觉得这儿体现着一种成都式的追求,可以说是一方人情的代表吧,成都人似乎特别讲究细小处的完美和简单层面的舒适享受。”
coco说:“我觉得‘皇城老妈’好像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老妈妈眼看着一些老的、旧的好东西,被一件件从皇城的深墙大院里扔出来,她心疼得像传家宝遭到破坏,一样样捡回家中。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些东西的价值,就搬弄出来,成为了这些—”coco手示左右,似乎在博物馆里展示文物。大家被她幽幽的神情所牵动。
第四章 灭(3)
文静说:“对呀,老成都嘛!成都以前是有皇城的,这叫‘阿婆时尚’,上海不是也很流行‘阿婆时尚’吗?”
阿弥当然知道所谓的‘阿婆时尚’,这是他所定论的“回归”现象之一,酒店大多走这种路子。上海的小女孩们正流行着“十字绣”、“绳编”这样的小玩意儿,萱儿们就是这样,20世纪80年代的新一辈能有这点追求,其实已经难得了。
一桌人正说话间,锅就开了,菜也已经上齐。大家一致同意,要了店家的家酿“老妈红”酒。一锅混沌的红汤浩浩荡荡将他们的食欲打开,话题也更加紧密。
coco接着文静的话说:“要说‘阿婆时尚’啊,我上学的时候还打过毛线呢!”
阿弥说:“我上小学时收到过女生送的鞋垫,很土吧!不过,那种绣上去的花朵我现在都记得。”
姜灿马上开始洗涮阿弥:“小学就有人追你啦!我在小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上台领奖时发现身上穿的汗衫被撕了一个d,而我喜欢的一个女生就坐在前排。慌乱中,我用胶水将撕破的布条粘在身上,后来的照片说明,根本看不出来衣服破了这回事!”火锅边的一席人,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各自对于年少时的回忆。
童年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是记忆深处最善意的收藏。心理研究的理论表明,人早在童年就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而且终其一生的性格和情感体验都与童年的某种人格有关。所以认识一个人要从他的童年开始,也只有很好的朋友之间才会互相坦言自己的童年。
阿弥举起酒杯,提议大家为童年的美好干杯。姜灿说,你做东,就从你阿弥开始讲讲童年的话题。阿弥满口答应下来,进一步修正姜灿的提议说,风水轮流转,由我开始,每个人都轮流讲讲。
阿弥吃一口金针菇,就从金针菇开题。他觉得自己的童年就像金针菇一样,身边的小孩都是红花、绿叶,有着对阳光的爱好和被大人们欣赏的朝气;而自己永远是y暗角落里的一个异类,但并不缺少温暖,只是种子不一样而已。他是妈妈在37岁才生下来的幺儿子,也是差一点就被“计划”掉的幸运儿。对于他来讲,妈妈从来就是乃乃,姐姐才像妈妈,而姐姐正好是处于恋爱的年纪;他在没有听过“美人鱼”这样的童话故事时,就已经目睹了被爱情折磨的姐姐的种种烦恼。他曾经立誓: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最好的男人,一定要对女人好!童趣的缺乏,给他一种懵懂的观念,生活中没有开心的东西可以现成地给你,只有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比如,别人家的小孩有父亲做的手枪,而他只能自己去做;别人家的小孩听大人讲故事,他只有自己去编故事。这种最初的认识,给了他两个基本的人生信条:一是快乐要自己寻找,二是要不断地去寻找。这样的信条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方面他习惯性地漠视一切既得的快乐,像工作上的成绩、已经建立的爱情、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他自我强迫地要永远往前走、永远去探索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娱乐方式。但进入广告这个行当让他找到了一种如鱼得水的认同感,没有人会觉得他是异类,有的只是更加期待他能成为异类!这正好跟金针菇这种菌类相似,作为蔬菜它永远是个异类,而作为菌类,它是那样地顺理成章,具有一种超越蔬菜的美。
金针菇竟然浓缩了阿弥的童年,大家笑着抢吃金针菇。
coco说:“不是因为你长的像金针菇,你才发此宏论吧?”
阿弥狡黠地说:“你怎么知道我长的像金针菇呢?我是爱吃罢了—惺惺相惜嘛!”
coco毫不示弱:“还不是以形补形!”说得姜灿瞪大眼睛看着coco。
文静觉得话题不雅,马上不吃金针菇了。但她认同阿弥的坦诚,并深深被他孤寂的童年所感染,斗胆接话,讲述了自己从不提及的往事—
她是一朵生在铁道工人家庭的小花,她是一朵没有根的小花!她的艳丽一直沿着冰冷的轨道向着大山里延伸。那是成昆铁路的建设时期,她出生了。就像工地上有人死去一样,她的出生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关注和祝福。父亲在残酷的环境中扭曲了人格,常常对母亲动粗。于是恐惧成为她的伙伴,山野里的野花都可以向她炫耀幸福。目睹父亲揪着母亲的辫子打骂时,她开始恨透了男人。成昆铁路修通后,父亲转为巡道工,但老头子并没有因为工作安定而在情绪上有所收敛,反而酗酒成性。在那样封闭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一旦没有爱,就全剩下恨了。父亲恨两个女人是他的拖累,她则恨男人的凶残、自私和怯懦。有一件事最能体现男人在暴虐的外表下隐藏的怯懦:巡道工每过一段时间
喜欢烟醉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