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中后期,朝臣结党结派蔚然成风,自万历朝之后,甚烈……
齐楚浙党,东林党等,党派官员搅动朝野风波不断。起初,各党实力不相上下,但是随着时移世易,以及“妖书案”的告破,最终皇长子朱常洛取得胜利,入主东宫。
这件事无疑大大巩固了东林党在朝野的地位。而后,虽然又有“梃击案”的出现,不死心的拥福一派始终未能翻盘获胜。直到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驾崩,皇太子朱常洛登位,这一切才算尘埃暂定。
朱常洛登基,改元泰昌,是为光宗。
可惜的是,朱常洛并没有在辛苦得来的皇帝的位置上待多久,仅仅一个月,“红丸案”发,泰昌皇帝驾崩。“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大迷案”。
然后,又经过“移宫案”的闹剧,最终,皇太孙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是为熹宗。
天启皇帝从小受教育不多,根本未来得及形成做皇帝的观念,更多的还是依着自己的性子,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那便是做木工活。
大明朝两个月间,从威望甚高、资历甚老的万历皇帝的敛财小气的观念中,经历泰昌皇帝不明不白的暴毙,又有后宫几个女人的无理取闹,期间再贯以几个大迷案的闹剧,最后以一个不会当皇帝的少年木匠来作皇帝结束。这里面的浑水不可谓不深啊!
而搅动这摊浑水的幕后主使们,不是别人,正是朝堂中拉帮结派的大臣们。而大臣们身后站着的,便是许多的世家和刚刚萌发的资本家们。
天启皇帝似乎也不傻,他应该是看出了点儿什么端倪,或者是纯粹的无意,总之结果就是,造就了另一个传奇“大太监九千九百九十九岁魏忠贤”。
魏忠贤的崛起,可以说与天启皇帝,还有其乳母客氏,有着理不清的关系。
不知是出于天启皇帝的本意,还是什么原因,内宦的势力在天启朝初年迅速膨胀。这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便是大太监魏忠贤。天启朝短短的几年时间,迅速从一个太子的贴身伴当成长为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天启皇帝受自己能力的限制,对太监的信任达到了极致。
但是有一个疑点,天启是皇帝,这点想必天启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虽然自己看不懂奏章,但不至于朝政都假于他手,而让他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应该是他想培养宦官,来平衡朝中不均衡的党派势力。
培养宦官势力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宦官无根基,更不容易与外界联合扎根,其次,宦官势力最不让人看清皇帝意图。再有,当时东西厂本就是宦官主理,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当时锦衣卫指挥权慢慢滑向内阁,而东厂又有监控锦衣卫职能,还有厂卫较朝臣更容易接触控制。最后就是明朝历代皇帝都是用内宦的力量来平衡朝臣的势力,也都很成功,这样做是有先例的,结果也都很成功。
天启皇帝选人来培植势力,不一定说魏忠贤就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有能力,最容易站稳脚跟,打开局面的,这一点算是天启的妥协吧。而魏忠贤的能力也太好了。天启本来是想着,你那边势力慢慢建立站稳脚跟,我也慢慢成长,等你势力够大了,我也成长的差不多了。
可魏忠贤不知道他的想法啊,贪婪的本性和极强的宫廷生存能力,再凭借着客氏的帮忙,魏忠贤迅速成长,以至于最后尾大不掉,天启完全控制不了他。不算控制不了,而是拿不住他在魏忠贤身上最想拿到的。这便是平衡朝党,为我所用的政治势力和解决朝廷财政危机的足够银子。当初“养他”就是为了从他身上得到肉,他长大太快了,以至于养他的人不能从他身上拿走这些想要的东西。
天启也在等,等一个最好的时机,来尽量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为魏忠贤是他的贴身伴当,也就是相当于养父和玩伴的说不清楚的角色,使得两人有一种莫名的关系,说是亲人吧好像还不至于,说是仇人吧,也不至于。大概魏忠贤就是想着,我作为你的贴身大伴,养大你成人,理该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我不会害你,我的东西也都是你的,但是要等到我死了之后,那时候,你随便拿我的资源和钱财,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而天启皇帝说对魏忠贤没有感情那是假的,但是身为皇帝他不能被亲情羁绊,更何况还是“所谓的亲情”。他想着,我会让你走的干脆,不受苦,你就为这个朝廷,为江山社稷牺牲一下。可魏忠贤毕竟只是一个市井无赖出身,受教育不多,没有在昌平盛世为社稷牺牲的精神。
所以,一个皇帝一个太监,就僵持在这里不能动弹。
可惜的是天启皇帝的身体也不好。
现在不能下结论说早亡的皇帝就是因为银乱无度造成的,科学解释过多的并不能直接导致或者过度导致男人的身体衰竭,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古代皇帝的各种资源占有率相对来讲太多太多了,所以难免的有些人会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暗示下,各种不雅的猜测都会发生。就明朝皇帝而言,相对来讲,普遍的都是寿命不长,更多的应该是遗传方面的问题。
天启皇帝在位仅仅七年,也就是他观念理念刚刚成熟不久便早亡了。这使得他的所有计划都被打乱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为了不使魏忠贤最后不受控制,他便改变了计划。由于无后,他有意传位给自己的亲弟弟信王朱由检。
他告诉自己的
喜欢天启之后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