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侯一拍脑门儿,“对不住对不住,我忘了这是帝都。”抱怨一句,“在南安时,小姑娘家都能出来逛集市,倒不似帝都。”
南安侯道,“那就有劳阿宣,我写封信,你给谢姑娘带去吧。”
能让李宣捎带的信,显然不是什么密信。
李宣送佛送到西,替南安侯跑腿,也就顺带跟谢莫如说了一回南安侯寻他打听的事儿,道,“南安表叔有意修好。”
谢莫如接了信,淡淡,“南安侯何等身份,如何敢当。”她这般客气着,神色却是没有半点儿不敢当的意思。
李宣尽职尽责的为南安侯说好话,“南安表叔的性子,与宁荣大长公主并不相同。”
谢莫如笑笑,“我知道。只是,南安侯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怕是做不了承恩公府与宁荣大长公主的主吧。”将信递给李宣,李宣不好接,道,“还是莫如妹妹你先看吧。”
“这信并未封口,显然无不可对人言,世子尽管看吧。”
李宣也就不客气了,将信取出一看,竟是一张白纸,李宣顿觉南安表叔心思莫测,既托我信送,起码好歹得写些字吧。好在看谢莫如的神色,竟似意料之中,李宣道,“妹妹实在神算。”
谢莫如道,“这信他写不写的,写了我也不会信,何必要写。倒是我更信李世子,李世子肯亲自替南安侯送信,想来南安侯的性子确与其祖其母不同。”
这话略有刻薄,寿安老夫人也是李宣的曾外祖母啊,李宣稍稍尴尬,谢莫如宽慰,“寿安老夫人乃今上外祖母,她老人家装病把太后吓去半条命,陛下不也没怎么着。我就过过嘴瘾,世子不必介意,一般过嘴瘾都是束手无策的缘故。”
李宣失笑,“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许久不出门,世子不如同我说说帝都的热闹事吧。”
“最热闹的事就是南安侯回帝都了。”李宣道,“还有一事,不知你知不知道,北岭先生要回老家了。”
谢莫如微微动容,既惊讶也不惊讶,低头自果碟里拈起一颗红杏儿,“这倒未曾听说,不知什么时候的事儿。”这样的事,竟未从谢家听说。啊,看来是宁祭酒来过谢府了。
李宣倒不介意同谢莫如说些外头的热闹事儿,反正人人都知道,李宣道,“去岁北岭先生带了不少珍藏的典籍来捐给翰林,如今这事办妥当了。开年去宫里讲筵,陛下有意延请北岭先生为皇子师,北岭先生婉拒了。今要回老家,宁祭酒几番挽留未果,听说月底北岭先生就要回江州老家了。”
谢莫如问,“宁祭酒都未留住北岭先生?”
“是啊。”李宣悄声道,“近来屡有前朝皇陵被盗之事,陛下仁慈,命人将前朝被盗皇陵修缮完整,又着人去看护。北岭先生去祭过一回,仍是要回江州。”
宁祭酒底牌尽出,仍未留下江北岭,怪道要来尚书府呢。尚书府是什么意思?尚书府绝对与陛下一个立场,而尚书府有意瞒了自己这事,啊,想来陛下是想江北岭留在帝都的。
谢莫如再问李宣,“朝廷是真心想北岭先生留下么?”
李宣轻声,“陛下欲先生留帝都。”
谢莫如凝神细想,“世间没有不能打动的人。”
李宣长叹,“当年先帝在位,亲身延请,北岭先生犹执意归江州。”先帝都请不动,今上折戟,倒也情有可原。
谢莫如望向李宣,问,“倘有一法,可使北岭先生留帝都,但恐怕他不会在朝中担任实职,可否?”
李宣道,“陛下修前朝陵,老先生都不能允。要是妹妹真有法子,当真是为朝廷立一大功。”
谢莫如笑,“我一介女流,要这功绩有什么用。今儿世子赶了个巧,倘你不与我说北岭先生的事,我也不能知道。这法子,我也只有五成把握,世子愿意一试便一试,更不必提起我。”
李宣正色,“要是法子没用,不提妹妹也罢了。倘法子有用,我怎可独占此功?”
谢莫如笑笑,“听说内阁有七位辅相,倘事有不决,七位相爷各有各有主意,不知陛下如何决断?又如豪门公府,都有幕僚军师,倘幕僚各有各的主意,不知主家如何取舍?世子觉着是贪我的功,殊不知倘是换个人,我纵使想到,怕也不会贸然开口。就是我这主意,有用还是没用,也是需世子取舍的。这是世子自己的决断。”
李宣心性光明,仍是十分犹豫。
谢莫如道,“我不想让人知道是我出的主意,更不愿更多的人注意我。”
李宣道,“不瞒妹妹,也瞒不住你,我都觉着妹妹出的这法子不错。妹妹既有妙计,不若跟谢尚书说,谢尚书亦有雅量。”
谢莫如笑,“我自世子这里知晓北岭先生之事,祖父自有雅量,当不会计较些许小事。”
李宣又不傻,知谢莫如格外告诉他当是有其用意所在,终于点头,“好。”
谢莫如给李宣出的主意非常简单,既不用修前朝陵也不用修前朝史,谢莫如只道,“我观史书,大凤王朝时,凤武皇帝修筑书楼供民间读书人借读,实乃千古功德,至今传为美谈。先帝登基为帝时都说,为帝当为凤武帝。如果陛下能仿凤武当年所为,修筑书楼的事定要交给个德高望众的大儒来做的好,问一问北岭先生,他可愿主持筑书楼之事?”
李宣就怦然心动的带着这个主意回家,先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