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s市市中心,大概在三环外的一所名为“鸣海”的私立高中里,二年级b班走进一位新同学,黑板上写着他的名字“蒋沈翰杨”。
有人说:“这百家姓复姓里有‘蒋沈’吗?”
答案是——绝对没有。
他的父亲姓蒋,他的母亲姓沈,两个人最高的文化程度不过也就到初中毕业,旧社会时期,对于农村户口的他们来说,这学历已经很不错了,翰杨出生的时候,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限,所以在起名字上犯了难,刚刚好,父亲手里的小广播匣子正在播放相声,里面的‘逗哏’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说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这‘说’可不好来,尤其是贯口,这样吧,我给大家来段百家姓,您听听,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蒋沈韩杨……”
那一刻,父母的脸上笑开了花,因为他们认为这一切仿佛是上天的安排,是天赐我儿的名字,其实就是说相声的帮他们在众人面前解了围而已。
于是,语文多少强点儿的父亲将‘韩’字改成了‘翰’,故此得名——蒋沈翰杨。
翰杨并不是在s市出生的,今天是他第一次来这所大城市,北京有北漂,深圳有深漂,蒋家玩的大,人家是“中漂”。
什么是“中漂”?
落后了不是,“中漂”就是漂泊于全中国的一群人,也就是古时候所谓的“行走江湖”。
天下之大,处处为家。中国现在是越来越不好混了,公家单位都得凭学历,凭资历,做个小买卖吧,一旦投了资,就可能血本无归,摆个小地摊都有城管找你麻烦,所以,想要在一座城市里站住脚,光有龙马精神可不行,还得有人,什么人?亲人。
蒋家和沈家就有这一丰富资源,家里日子虽然不怎么富裕,架不住亲戚多,分散广泛,五湖四海,这所城市混不下去了,就去投奔另一个亲戚,别看麻烦,效果还是不错的,渐渐的,也攒下些家底儿。
大人居无定所,可苦了孩子,翰杨就是这样,由于是蒋家独苗,所以不得不跟着父母东奔西跑,父母虽然没文化,但对翰杨的教育没得说,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只要专心学习就好,可殊不知,唯有这点不容易。
连个固定的家都没有,何谈固定的学校?翰杨就是这种情况,从小学到如今高二,每升一级就要跳槽走人,不是换所学校,而是彻底离开所居地,所以,对于他而言,一个暑假的结束,意味的并不只是开学,而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于是,翰杨作为一名转学生,从一所还没有熟悉透的城市转到了另一所完全陌生的城市,就是这举国闻名的s市了,刚刚办好转学手续的他,今天第一天报到,面对讲台下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并没有表现出紧张的神情来,因为,这一切他早已习惯,“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蒋沈翰杨,请多关照。”
教师的西南角,也就是最后两排的一个小角落里,坐着前后桌三位同学,其中一个留着稍短的齐刘海,精瘦的男生问道同桌:“蒋沈翰杨?二哥,这百家姓里有‘蒋沈’吗?”
同桌扶了扶深黑色的方框眼镜,“听着熟,叫什么来着?”
“我去,听着熟不知道叫什么,你神在这儿呢吗?”
二哥后面的同学听完乐了,“这还不知道?百家姓怎么背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后面呢?”
二哥随着节奏背道:“蒋沈韩杨……我去,这爹太有才了,你说我爸当初起名字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翻翻百家姓呢?非给弄个陈二典,你说这二跟典是怎么凑到一块儿的?陈楚卫多好听啊。”
同桌嬉笑着拍拍二哥的后背,“那可不行,要不二哥这尊称不糟践了嘛,对吧?小岳。”
小岳也认可的点点头,二哥不高兴了,“可是你不叫二典哈,再说你这个黄金源也不咋地啊。”
小源作揖,“二哥赐名。”
二哥扶了扶眼镜,道貌岸然道:“黄药师!”
“滚一边去吧!”
他们是聊嗨了,完全没有注意到讲台上班主任的反应,她攥起拳头,警告性的敲了敲讲桌,“二典啊,好自为之啊。”
二哥听完,挺直腰背,规规矩矩的坐好,小源他们也明白了,老师这是杀鸡儆猴,也都自觉地闭上了嘴,老师巡视全班,“那你就先坐到岳江旁边吧。”
翰杨顺着老师指的方向走过去,和小岳握了握手,将背包放在课桌上,“蒋沈翰杨,请多指教。”
小岳慌张的直摇手,“没有指教不指教的,我叫岳江,有什么事找我就好。”
这时,二哥和小源也扭过身来,小岳挨个指了指,“这是小源黄金源,那是二哥陈二典,都自家兄弟,往后多关照啊。”
翰杨礼貌性的分别和他们握了手,经历了这么多所学校,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热情的同学,见面不到一分钟就开始称兄道弟了,二哥凑过脸来,“哎,你这名字太有水准了,谁给你取的啊?”
翰杨谦逊道:“没有,我爸姓蒋,我妈姓沈,他们两个一合计干脆就按百家姓来得了,我还为此苦恼过一阵子呢。”
“我去,你这么文雅的名字还苦恼什么啊?我这陈二典。”
小源笑惨了,“差不多了啊,二哥,再把人吓着,那个,翰杨啊,你别见怪,我们哥儿几个天天这样,都习惯了,只是二哥稍微强了点儿。”
“哦,没有没有,我倒觉得挺舒服的。”
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时代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