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听闻,咧嘴一笑,毫不露怯的开口道:“吾刚一直听诸位辩言,自是知晓陈君此言的确不差,然,陈君此计用时过长,应非刘君所望。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他此话一出,刘诞和荀彧眼睛均是一亮。
其实刚才若不是郭嘉插嘴,刘诞和荀彧也会否认陈群的话。
其中刘诞作为主事人,自然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因为他知道今后的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不想在会稽耗费太多时间,陈群的计策虽然稳,但是太耗时间。
而荀彧则是从之前的言论之中就微微明白刘诞想要快速解决会稽的想法,心中也有一条方针拟定。
所以说,郭嘉此言完全合乎两人心意。
“吾以为,刘君当以聚重兵于此地。”郭嘉走上前去,指着上虞县,“以此处为基,横扫会稽北面七县盘踞之山越,从而进军剡县,在此处聚军,迫使山越于刘君决战。”
郭嘉话说到此处之后,便停了下来。
这边是他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很多细节都需要补充,但是郭嘉没有亲临会稽,能够说出这些话已经是极限。
郭嘉说完,刘诞皱眉,微微直起身,将手指触着地图上的上虞县,陷入思索。
和他同样有此动作的便是荀彧。
之后荀悦和陈群也微微皱眉思索。
“不妥!太险!太险!稍有差池便是全军覆没之局!”荀彧率先出声,连连摇头。
下一刻——
“可行!”刘诞抬头看着荀彧道:“若我一郡之兵力,此计九死一生,但莫忘了,这世道变化无常啊!”
刘诞此话一落,众人面色微微一变。
“汝打算求援吴郡?”荀彧当然知道刘诞的意思,因为他们都知道,近一两年之内,天下必有大乱。
荀彧有极强的忧国之心,奈何他力量太小,什么都改变不了。
“不错!若是世道皆美,我上奏朝廷定然会被打落,但若天变,此计定然大有可为!”
陈群听到刘诞的话,眉头微皱,道:“休文何以如此急切,天变不可免,然休文能安逸一方,亦是大德矣?”
陈群自然也知道太平道的所作所为,他们这些大族士子因为党锢,无官可做,但经常了带着随从访友,很多消息都清楚无比。
“长文所言甚是,吾等友人中,唯有休文为官,安一地是一地矣!”荀彧也出言道。
“汝等此言差矣!”年长的荀悦摇头道:“若太平道乱起,绝非一时之难,休文身为都尉,岂能只顾一郡之地。”
说到这,他叹了一口气,“党锢日久,如今满朝文武能者不多,休文既身为官,当不可只顾自保。”
荀彧和陈群和刘诞是故交,他们当然还考虑刘诞的安全,毕竟和山越死磕太过危险,稍有不慎就是身死的结局。
以他们之见,刘诞治理地方的手段别具一格,很多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就不该当武官。
“吾等且莫议论,休文乃是当事者,吾等提意见即可,决定者非休文不可。”
荀衍这话说出,荀彧等人知道荀衍言之有理,皆看着刘诞。
“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身为大汉之臣,自当鞠躬尽瘁,岂敢为一己之私,而枉顾天下。”
刘诞义正言辞说出这句话,心中没有一丝愧疚。
他身为后世人,当然知道大汉已经油尽灯枯,他所有的出发点其实并非为了皇位。
这是他和这个时代人唯一不同的地方。
后世很多人你给他当皇帝,他还并非愿意,甚至不如当一个安逸王爷也比当皇帝自在。
所以,刘诞运用这句范仲淹的经典词句,一点也不脸红。
“休文之胸襟,吾自愧不如矣!”荀彧听到刘诞这句,眼睛一亮的同时,心中也满是惭愧。
他骨子里也是一个忠义之人,行事堪称君子典范。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要进爵国公,加分九锡,荀彧就曾劝解:‘(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从而激怒曹操,以至于晚年郁郁而终。
以此可见,荀彧对大汉情深。
“久闻刘君之贤名,今日奉孝一见,当知所言不虚!”
年幼的郭嘉同样对刘诞敬佩之极。
他在家居阳翟,距离阳城县不远,这几个月也是经常从百姓口中听闻刘诞的美名,加上刘诞年岁不大,也曾十四五岁就出名,甚至著书一篇,他还拜读过,觉得刘诞思维天马行空,很有意思。
前些时还想过什么时候拜见一下,就听到刘诞因为得罪张氏。
当时他就猜测刘诞若没有什么底牌,十有**会被罢官或是迁职,而后果然不出他所料,刘诞被迁职了。
“休文之志,吾等钦佩之极。”陈群等几人也是感慨。
他们听到刘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有种迫切想要为官匡扶社稷的的念头。
然而,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他们都可以说是东汉末顶尖的人才,见识不凡,只是稍稍一推测,就明白大汉已病入膏肓,想要匡扶太难太难,除非换一名圣贤的君主,才有可能。
但是这种几率太低了。
荀彧、陈群、郭嘉、荀悦以及荀衍,他们现在或许还有心,但是等184年黄巾起义之后,哪怕党锢解开了,也没有人再选择入士。
陈群——他在兴平元年(194)被举茂才,授任拓令,不到
喜欢三国之麒麟子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