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这本书,甚至是图书馆了!
这种学术期刊,一般的图书馆都不可能有,太贵、太少人看。只有那些专业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才会购买相关专业的期刊。但是张教授现在却觉得这里可能有那些期刊!
他实在是太需要这些资料了……如果前人已经做出成果,他再做固然可以美名其曰填补了国内科研界的空白,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也只是浪费科研经费。毕竟这些初期的内容都还是基础研究,无法立刻转化为成果,想用的话标明引用自谁即可。目前国家是极度缺少科研经费的,能直接找到成果,他又何必浪费国家的钱?
他甚至抱着极度悲观的想法,如果相关研究已经完全完成了,他就再做别的吧!
张教授其实只是被获奖那句吓到了,目前细胞凋亡的基因规则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并发表论文,后面还在进行中呢!
青苗接过题目一看,获得诺奖的成果?想必在c上发表过吧?
c指的是细胞,自然,科学这三大顶级期刊,它们每一期会选择最有价值的论文刊登,基本上诺奖级的成果都是在这上面发表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屠呦呦的论文就是因为大环境限制先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
“我去给您找找试试!”青苗有些不确定,毕竟这论文可能年代久远了。
翻了好一会儿,青苗成功地找到了。但是她看着面前三篇论文还有那日期,却不禁天人交战起来。
细胞凋亡的基因规则是三个科学家的成果。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指的就是细胞到一段时间会规律地死去。他们对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有一种促进细胞死亡的基因和一种抑制细胞死亡的基因。
科学家不禁联想到,如果能研究透这些基因的功能原理,依此来研发具有这种功能的药物,不就可以控制细胞的生死吗?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死亡,消灭癌症;也能加强艾滋病人身上的免疫细胞,抵御艾滋病。
可以说,研究这个课题有着重大意义。
课题最开始,是布雷内通过研究线虫使基因分析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育联系起来,同时突出了线虫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实验模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张教授就是卡在这里。就连诺贝尔的颁奖词都突出这一点,“因为正确选择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
线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出来的。
要想研究细胞,必须选一种细胞不多不少又便于观察的生物。哺乳动物的细胞太多,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太少。只有线虫刚好是一百多个细胞,又是透明的身体,在显微镜下非常容易观测。
接着,霍维茨发现线虫体内控制死亡的关键基因,描绘出基因特征,揭示了这些基因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还证实了人体也存在着这些基因。
证实了人体也存在这些基因,接着做研究才有意义。毕竟我们探索其他生物很多时候其实是为了探索我们自己。
现在这个时间点,霍维茨应该就在做这个研究,但是还没完全出成果,论文也没发表。
最后,苏尔斯顿描述了线虫在发展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状况,确认了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
他们三个因为找到了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并且绘制了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图谱而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现在只有布雷内的论文发表了,霍维茨还在研究中,几年后发现线虫重要性的人们才会开始给线虫进行基因组测序……
她应该把论文都给张教授吗?这会不会抢占了别人的成果?
要是从现代到古代,青苗还不至于纠结。可是现在论文的原主人正在研究这个,他也能研究出来,这时间隔得太近了!
脑海中另一个想法又质问她,她带着这么多书回到了这个落后的时代,难道还要束手束脚地什么都不能做吗?而且这个研究早一步出来就早一步利于开发新药,拯救病人!
她该怎么办?
青苗看着眼前的论文,深深地叹了口气。
楼下众人等得颇有些焦急。张教授是心系研究,一点也坐不住,时不时就抬头眼巴巴地望着楼上,希望看到青苗拿着资料下来的身影,却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裴鹏飞眼看着这时间有些长了,干脆一把把宋明河抓过来,让他道歉。
宋明河:我就好好地站着怎么又有事了?
看着张教授精神抖擞、转来转去的样子就知道没有多大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宋明河就可以不道歉了。
这次是有裴鹏飞拉着,张教授才没出事,不然这老胳膊腿儿往地上一摔,老人又骨质疏松,很容易就会摔断腿。
“对不起……”宋明河这时候也不犟着了,小声地道了一句歉。他甚至阴暗地想着,看在你等会儿要代我出一口气的份上,给你道个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张教授闻言,立刻回想起来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喜欢我开图书馆那些年[快穿]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