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谎话编的还行,往年五六月和十月团里确实少有演出,只不过没放假而是集中排练。他们团在剧场里演出不多,主要是到各乡镇去搭台唱戏,农忙的时候谁有空来看戏呢。
剧团宣布解散那天晚上,他最终还是跟三叔说了这个消息,他本来打算拖几天再讲,但把他从小养大的三叔很快发现这孩子状态不对,追问之下他都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学戏的人真是身材好哈,有一次去看戏,和我同时入场的几个年轻人身材超级匀称,正好坐我后面。听他们聊天内容,是戏校学生。只是我脸皮不够厚,没好意思转过身去看他们的脸,喵,亏大了!
☆、第三章
三叔没说什么“人挪活树挪死”或是“你还年轻不愁没工作”那些无关痛痒的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建议林蔚然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但先不要说工作没了,林蔚然他爹那坏脾气可是全家族闻名的。
本来林蔚然还想着会不会有个告别演出,结果团长大人即将到邻县化肥厂走马上任当书记去,团里不少同事也已经找到新工作,于是在林蔚然的苦练下逐渐恢复的膛音,也没机会展示了。
林蔚然五岁进的县剧团少儿班,比班上大部分同学小一岁。练了两年基本功后,他如愿以偿地戴上了飘逸的髯口学起了老生。
由于肯吃苦加上有天赋,他一度是少儿班里的小红人,参加了多次省里组织的汇报演出,拿过几个奖,还上过省文化厅的内部刊物。
在他十一岁那年,外地一所戏校中专来招生,参加考试的都是比他高一届也就是大两岁的同学,因为戏校入学年龄要求十三岁。作为尖子生,指导老师让他也去考,就当个锻炼机会。
林蔚然的专业分很高,招生老师当场把他的名字勾了出来。结果把他资料调出来一看,才知道这孩子竟然只有十一岁不够入学年龄不能录取。
林蔚然没把不能录取当回儿事,本来就是当学习来的,他考完照样该练功练功,该吊嗓吊嗓。没想到十多天以后,招生老师又来了。
原来是老师回去和戏校领导一汇报,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怕他明后年考了其它学校,于是给办了特招。
本来特招是个人人羡慕的事儿,可林蔚然看来真是福祸相依。戏校中专的招生要求是十三岁,而林蔚然那时才十一岁出头,还没开始变声。
入了戏校经过专业测评,老师认为这孩子嗓音条件极佳,变声后会是个小生好苗子,于是建议他改了小生行当。
实际上不论他变声与否,戏校老师是见他喉音清越绵长,五官又格外出色,才让他改行当的。但他总认为是自己没开始变声嗓音尖细的缘故。
让他改学小生,林蔚然心里老大不愿意。
当初他就是觉着戴髯口很飘逸才爱上京剧才到少儿班报名学老生的,他想不通小生有啥好,大老爷们儿还用小嗓唱,细细尖尖的,哪有老生豪迈啊。再说,他从小学老生,这会儿改其它行当岂不是起步太晚?
但老师第一天说他天生是学小生的嗓子,第二天说小生行当人才缺口大,第三天给他讲了姜妙香叶盛兰这些位小生泰斗不都是后来改的小生行么,整整给林蔚然做了三天的思想工作。
眼看着老师口若悬河准备开始给他讲尚小云如何从武生改花旦,荀慧生怎样由梆子改京剧,林蔚然终于服从安排了。
林蔚然是个一根筋儿脑子,在接受了重头学小生的事实后,他不再纠结自己是唱老生出身,又拿出在少儿班的精神头来,下苦功学戏。
前两年他在戏校学得有模有样,结果他变声期来得有点晚,快十五岁才开始变声,一直到他十六岁毕业也没过去。
男孩子变声期呲花失音,这在戏校里太常见了,指导老师让他不要急着去吊高嗓门,同时安排他多学武戏。
那阵子林蔚然天天跟着京剧系武生班的人一起练功,摔叉僵尸吊毛探海,架子功毯子功哪样都没少练。如果不是每天早上要和胡琴师傅一起调小嗓,他都快以为自己当时就是考的武生了。
毕业汇报演出的时候,林蔚然选了武小生戏《八大锤》和文小生戏《柳荫记》两出。不是他对自己的嗓子有信心,他毕竟是学小生的,不能一句不唱吧。
虽然唱功是弱项,但他的陆文龙武打很精彩,多个高难度动作全都顺利拿下,对梁山伯的性格也算把握到位,演出效果不错。
有家外地剧团当场找了他们校长,说愿意把林蔚然当武生招走。
那家剧团的领导说林蔚然的武功底子和武生班出来的相差无几,朝武生发展肯定有前途,只是人家没好意思说主要这孩子的嗓子弱了点,所以还是改武生吧。
但林蔚然的指导老师坚决不同意,说这个学生嗓子倒过来以后必定是个小生好苗子。
林蔚然自己也不想去那家剧团,倒不是武生小生行当的问题,他都不确定自己以后嗓子还能否出来,真要改武生他也不反对。
他不愿意的原因是他大姐已经出嫁,他二哥参军入伍在外省,爹妈没人照顾。虽然二老身体还硬朗,但毕竟年纪渐渐大了各种慢性病也来了,身边不能没个孩子。他要是去了那家剧团,路上没个两三天时间回不了家。
他就是家乡人口中的“门槛猴”,喜欢守在家不远处,不愿背井离乡见不到亲人。林蔚然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回离家一个小时车程的
喜欢梨梨园上草[京剧]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