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矩,所有殿试的卷子,都要统一被送到这里来。
卷子的评分过程分为四关。
先由受卷官预阅,这里是第一关,受卷官一目十行看过去,有些字迹潦草堪比草圣的,有些卷子沾上污渍的,那么卷子肯定会被往后排。
第二关是读卷官评审,这里来头就大了。由于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选出来的官员,指不定哪个就是出将入相,名留千古的,所以为了考试的公平性,也为了照顾各个部门的感受,读卷官会从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等这些部门里抽调正官组成,把这几百份试卷排出一、二、三甲的名次。
然后这些排好名次的卷子,会送到内阁阁老那里进行最后的预定,这就是第三关。
最后一关,内阁要把卷子报上去给皇帝最终钦定。
但是要知道,科举三年一回,对考试的人来说很重要,对皇帝来说却未必很新鲜,像嘉靖这样在位时间特别长的皇帝,早就对钦定名次没什么兴趣,所以这项工作实际上的终审就会落在内阁身上,皇帝那里不过是最后走个过场而已。
比如说殿试里的某个人,卷子写得特别好,本来中状元是绰绰有余的,结果他得罪了内阁里的某位阁老,又或者别人找关系走了后门,那么在第三关的时候,他的名字就从一甲被涮到三甲,连庶吉士都没份,而皇帝最后也只是略略扫了一下前几名的卷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人,于是他的命运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此也将走上不同的人生。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明朝开国两百多年至今,这种事情不算稀奇。
所有的程序必须在两天内完成,两天之后,名次公布天下,那是最为轰动的一刻,而此时,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所幸这会儿不是三伏天,这么多人凑在一块,只觉得暖和,而不是闷热。
一夜过去,天蒙蒙亮,第二关的工作刚刚完成,读卷官们彻夜未眠,都顶着个硕大眼圈,恨不得倒头便睡,可还得把名单都呈上去给阁老看。
内阁成员中,首辅严嵩因为丧妻之事,次辅徐阶被弹劾避嫌在家,都没有来参加评审,第三关的审定工作就落在郭朴和袁炜头上。
两人因为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会试舞弊案,对赵肃都有点印象,这一眼扫过去,赵肃的名字赫然入目,排在二甲十五。
郭朴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
这个名次,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很悬。
明代规定,一甲与二甲的前十几名,可以入选庶吉士,庶吉士就是以后入内阁的通行证。赵肃的名次,悬就悬在,你想划他入庶吉士,也可以,想把他排除在外,也不违反规定。
郭朴之前曾经听徐阶说过,让他碰到赵肃这个考生时,能拉一把就帮忙拉一把,当然,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谁也不知道以后的事,但如果郭朴对赵肃有恩,赵肃以后必然得对他客气恭让三分,这是个利人利己,举手之劳的顺水人情。
他正思忖着,却听袁炜笑道:“昨夜那些卷子我也略看过,这名次排得挺好,质夫要是也觉得无甚问题,那咱们就一并转呈圣上了?”
“不急。”郭朴也笑道:“把二甲十五名之前的卷子都调来看看,科举乃国家大事,不可轻慢,否则陛下质询,你我也不好交代。”
他这么一说,袁炜只好点头同意,又看着他把那些卷子都翻开,一张张开始看。
素来急性子的郭朴突然之间变得极有耐性,怎么看都觉得诡异,袁炜疑心他另有所图,却又挑不出岔子,只得干坐一旁吃茶,等他看完。
郭朴看了一会儿,突然出声:“这人的文章写得甚好,名次排在二甲十五,确是委屈了些,还可以再调一调。”
袁炜探头去看,视线落在考生的名字上,眼皮跳了跳,笑道:“这人的卷子我看过,虽则不错,可笔迹不如他人清秀,遣词也不如他人工整,二甲十五,这名次刚刚好,我看就不必调了吧。”
郭朴的耐性到此结束,他本来就瞧袁炜不顺眼,闻言嘴角便微微一扯:“元峰兄,你这话就不对了,不是谁都能像你这样才华横溢,连青词都写得惊才绝艳,我观此人立意高阔,论调鲜明,假以时日,必能成大器。”
这番话夹枪带棍,袁炜怎么受得了,闻言马上沉下脸色:“郭质夫,你这是什么意思!”
郭朴闷哼一声:“不过是称赞元峰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罢了!”
袁炜本身谈不上有什么治国大才,但在文章方面却是一绝,不仅读书过目不忘,就连写的青词也深受皇帝喜爱,正因为此,郭朴很看不上他,今天逮着机会,自然要刺两句。
此时的气氛已经闹得有点不愉快,其他人面面相觑,正待劝解,门口忽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小随笔——
今天来侃侃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
这个娃不应该叫崇祯帝,应该叫杯具帝。
一般来说末代皇帝,要么像宣统那样幼年登基,懵懂无知被换了日月新天,要么像刘禅李煜那样,治国无能,只顾享乐,又或者像杨广那样好大喜功,总而言之,基本上皇帝自己要负上很大的责任。
但是崇祯的悲催就在于,他不蠢,反而很聪明,他也不懒,非常勤政,每天累死累活睡几个小时,就只为了干活,拼命想把明朝给拉回来,结果
喜欢天下 完结+番外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