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以先帝亲子的名义起兵,并宣布要清君侧逆臣,铲除除了司马懿之外的另外三位辅政大臣,洛阳的朝廷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
在诸多、影视剧里一直以反派的身份出场的曹爽、曹肇与秦朗这三位辅政大臣很快就宣布:
“晋王太傅司马师挟王以自威,名为魏臣,实为魏贼,晋王年幼,大政悉操于师手,恐复演汉献故事。且师,浮华乱臣也,先帝加恩以赐官,不思报国,反以凌上。今其乱王命,起反军,大魏之忠臣良将,当共击之!”
对于打着先帝正统旗号的晋军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让魏军乱军心的计划得逞,也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辽东的司马师放权于他人,以彰显自身清白。
或许许多人会被司马师迷惑,但是很不巧的是,来自后世的张晓梦恰巧知道,辽东那些新上位的身家清白的大臣,都是后世经过认证的司马家族的铁杆。
据说很多人都是司马师收养的孤儿,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不少人最后还被赐了国姓司马,最后与司马家族的女子联姻,传承家族。
所以等到司马师在曹绍与其女大婚之后,将大权奉还给晋王曹绍的时候,张晓梦已经不像她在后世的时候那么天真,以为司马师真的是个一心为公、顾念旧情的好男人了。
更重要的是,在宫中庇护张晓梦的郭太后也已经死去了,张晓梦如今空有个神女的名头,却像是个笼中的金丝雀,很多时候连外界的消息都听不到,直到后来,才慢慢能从他人的嘴里听到外界的消息。
曹爽等人如今看起来权势煊赫,但是随着晋军的声势愈发高涨,他们的地位实际上也愈发不稳,朝中不时有人被以暗通晋逆的名头论罪下狱,让人闻之胆寒。
后来曹魏这边刚开始放出消息挑拨司马师与曹绍两人之间的关系,想不到司马师干脆病倒了,与曹绍很是做了一番戏。
宫中早就不满曹爽、曹肇等人的飞扬跋扈,暗地里引为笑谈,但张晓梦一想到司马师可能对洛阳的消息知道的那么清楚,对人心的把握也如此精确,就不寒而栗。
若是等到日后曹绍的权威日重,或许司马师的处境会真的变得危险,但是没过几年,曹绍就死了,继位的是他的独子曹正,而曹正则是司马师的亲外孙。
而曹绍在死之前,已经自立为帝,还将可能的死因泼到了洛阳朝廷这边,简直就像是背后有一双手主导着事情的发展一样。
大汉提倡孝道与忠义,对于司马师来说,晋王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外孙,就代表着他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自前朝大汉开始,外戚干政屡见不鲜,但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却很少有被殃及家门的。
司马师一手主导了晋军征洛阳,并奉天子曹正以出征,洛阳宫中对此物议纷纷,只怕谁都没有想到,曹正会在行军的途中一病不起,最后在洛阳城外早夭。
曹正的母亲晋王太后司马氏最后是以大魏康端皇后的身份下的葬,但是她在世的时候,人们多称其为大晋新昌公主,若不是史书上的记载,似乎当时的人们几乎都忘了她还有一个前朝皇帝作为丈夫,前朝被追封的少帝是她的儿子。
等到洛阳之变结束后,司马师登基,张晓梦已经完全不能用从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男人了。
他穿着绣着小金龙的常服,看起来同他们初见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看着张晓梦的目光,却是那么的了然,似乎知晓所有的一切。
张晓梦最后没有死,却希望自己能早点死。
史书上的司马师是因为国内酣战,外敌又常常入侵,才提出了“杀胡驱虏”的口号,但是张晓梦在这个时代经历的事情告诉她,晋景帝司马师是早有预谋的。
灭东吴与蜀汉只是一个前奏,对于司马师来说,开胃菜都算不上,短短五年内,吴蜀尽灭,天下归一,朝野纷纷赞誉,陛下真乃天人。
他雄心勃勃地提出“灭五胡、征西域、扩南疆、下东洋,使目之所及,皆为晋土”的口号,将闽越之族与蛮夷胡族编为诸夏军,为王前驱,使蛮夷自相残杀,而王师坐收渔翁之利,幸存下来的外族束发右衽,以自己为晋人而荣。
司马师自己培育的班底、“广学新政”造就的人才以及一批与他相交善的世家贵族为疆域扩充的同时,地方内政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因为急速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恰逢乱世刚刚结束,世家大族无力垄断之下,“广学新政”促使大量的寒族崛起,世家大族烈火烹油的表象下,却早早埋下了衰落的根。
虽然从晋景帝时代开始,大量的清贵却华而不实的职位就赐予了世家出身之人,但是如此也算符合许多世家之人的意图,而且有才干的世家子,天子也不吝于提拔,这最终使得世家是缓慢衰落的,后世对晋景帝在这件事上的做法的评价普遍是较好的。
司马师的徐徐图之还体现在许多的地方,比如他对曹魏宗室的处置,虽然有很多的曹魏宗室于他在位的时期受到重用,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派到中原之外的新得之地去,有少数几个被册封为诸侯,但很快就因水土不服而绝嗣、除国,剩下的宗室则逐渐泯然于众人。
张晓梦
喜欢天行有常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