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嘉谷总部。
“所以,你是把袁院士成功忽悠到了?”齐政笑着对陈建章说道。
陈建章没好气地说:“句句实话,哪里忽悠了?”
“哦,那应该叫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对吧?”齐政呵呵直笑。
陈建章扬扬手中的资料:“那你是不想要这份提案啰?”
“别别,大佬,我错了……”齐政陪笑道。
皮了一下后,齐政接过资料,平静下心情,翻开资料。
“关于修建水库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生态环境的设想!”
这是一份由嘉谷实验室和中科院联名出台的提案,也堪称是一个大计划。
在我国地图上,阿拉鄯盟位于内蒙最西部,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面积。其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1/3。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倍,适宜人类生存的面积仅占5。
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三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则靠近黄河。根据资料,阿拉鄯盟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2.775亿立方米。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较差,缺少工程设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荒漠抑或绿洲,水决定着阿拉鄯的颜色,更决定着阿拉鄯的未来。而未来意味着什么呢?学者们认为,阿拉鄯作为“我国西北最重要的一道生态防线”,由于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特征,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敏感区和我国环境生态的严重危急区。
这份提案,着眼点就在以嘉谷在沙漠区打出的地下淡水为重点,修建大型水库以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的生态环境。
水库的地点很微妙,在雅布赖山旁边,东部是腾格里沙漠,西部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是肃省中部,可以满足多地开发所需。
成功在沙漠区找水取得突破的陈教授经过测试发现,喷涌而出的淡水成分与贝加尔湖水惊人的相似。正如齐政所料,他很快给出了“地下有一条水系与贝加尔湖联通”的解释——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事实。
陈建章将这一点如实告诉中科院的袁院士。起初他是不相信的,但其后经过进一步的测试,多种证据可以证明,陈教授的解释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这样的话,几人都兴奋了起来。贝加尔湖啊,谁不知道它的淡水资源丰富得令人眼红。
经过研究,几人进一步推测,这是一条独立的深层水系。也就是说,开发其中的水资源,不会对上地壳的地下水层造成什么坏的影响。
而根据嘉谷实验室和中科院对井下压力以及同地层的多个类似导水构造的研究,几人预测,最大年出水量可能超过5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平均年径流量。
齐政对此“呵呵”,这个预测,简直是离真相太远了。
但即使如此,已经令几人兴奋得发抖了——西北翻天覆地的时刻到了。
这就是这份提案的基础。
提案中指出:“通过开发深层水系,西北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将为之一变,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所在的阿拉鄯盟,能被改造成千里绿洲,成为国家新的粮仓。”
“而且,治沙与治贫是一对‘孪生兄弟’,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沙区。沙区是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改造西北生态的同时,将治沙和治穷相结合,能为贫困人口带来更多就业、减贫的机遇。”
这是其一。
第二个战略意义,是为黄河“补水”。
随着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宁、蒙、晋、陕地区能源及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黄河水的短缺已经严峻到让农业区大面积收缩的地步:被过度开发的黄河流域,正在显现出黄河河源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甚至部分湿地萎缩,局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后果,而一些原本依赖黄河水种植水稻的乡镇里,传统的农作物水稻正在整村整村地消失。
围绕着黄河的每年用水,黄河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乃至干支流之间,都被迫卷入一场“黄河水争夺战”。
按照预测,即使来水正常年份,每年也有90亿立方米以上的用水缺口。
提案中指出:“通过修建水库和水道,每年可按照时令,稳定地向黄河调水,保障母亲河沿岸的用水需求。”
而最后一个战略意义,其实是齐政提出来的。
“通过全面开发阿拉鄯盟乃至大西北,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一个基点!”
提案中提出了包括了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个方面的“一带”建设内容,并略略提了一下“一路”的概念。
“‘一带’沿线国家山水相连,是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西北的绿色生态之路,共享生态安全,并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陈建章看着认真阅读提案的齐政,心里感慨:前面的战略意义也就罢了,他们都能提出来,但最后一项,明显拉开了差距,也由此可见齐政的战略眼光何其远大。
他不知道,这是齐政借鉴后世,提前提出来为提案增添光彩的国家级战略雏形。
齐政看完后,合上提案,轻呼了一口气。
这是一份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扶贫战略、水资源
喜欢超级农业强国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