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端,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检讨,不久就被派到肃王府担任右长史,由于左长史一直空缺,他这右长史实际上就是整个王府的一把手。
此时的王府长史,不仅是王府的大管家,还实际上把持着王府一应田地、生意、子女教育、与皇帝沟通的奏折诸般事宜,还能代表王府与地方官府打交道,是王府的实际管理者。
按照明廷的惯例,王府长史肯定是要选派耆老硕儒的,不过到了明末以后,由于局势艰危,有些规矩就慢慢放下了,这不,刚中进士不久,在翰林院呆了不到两年的皇甫端就被派到了兰州。
皇甫端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平凉人,东汉名将皇甫嵩之后。
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马爌兄长的女婿,马爌兄长一家在辽东与建州女真大战不敌后全部被杀,只剩下一个女儿,当时正好在马爌家里。
由于其兄长满门忠烈,他唯一的女儿也得了一个爵位,这也是像皇甫端这样的读书人能与马爌联姻的原因之一。
像讨要饷银这样的事,原本马爌可直接找自己的女婿就好了,可惜这皇甫端虽然身在王府这“繁花盛开、烈火烹油之地”,却一直扳着一幅“老夫子”的面孔,凡事都是公事公办,找他还不如直接找肃王。
不过马爌是知晓自己女婿的能耐的,甘肃出身的进士大多都是文武双全,这皇甫端也是如此,他以前还是陕西的武举人,进京赶考时本来是文武两宗都要考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只考文进士。
皇甫端愿意到肃王府当差,除了离家近,重要的是吏部承诺了,在王府干满三年即可外放一府知府或者督察院某科给事中。
今年是第二年,不过若是有额外的功绩,还是可以提前外放的。
其实,在马爌看来,王府长史多好,别的不说,只要稍微动动手,那可是有大把的钱财啊,加上事务简单,并不像地方官府那样有诸多庶务和绩效的压力,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位置。
不过皇甫端却不这么看,他皇甫氏是陇右世家,所出,不是名将,便是名臣,怎么着也要到地方历练一番才是,怎能在王府蹉跎时日?
安宁堡(后世兰州市安宁区)外。
马爌之子,安宁堡千户马羲瑞看着自己的姐夫,不禁有些畏惧。
马羲瑞能当上一堡之千户,主要是得益于马家的名声,他既不是武举出身,也不是从小兵做起的“久历之将”,马家到了他这一带,马芳传承下的豪气干云、一往无前、智计百出等优秀品质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是这样,明廷还是继续重用这些将门子弟,他们不是在遍布帝国的大小堡寨,便是野战军团里的“把总”、“游击将军”的当然人选。
像王朴、吴三桂那样年纪轻轻便登上武人巅峰的也大有人在。
但马羲瑞明显不是,作为马家第四代,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主动看清楚当前的形势,他的父亲将他安排在安宁堡这个边墙内的大堡担任千户,目的不是为了历练他,而是为了安宁堡安宁堡周围遍布的田地。
此时,黄河、庄浪河以北、沙漠以南的广大土地不属于大明,而是掌握在游牧部族手里,当前,却被大夏国占据了。
皇甫端一身黑色道袍,戴着黑色的唐巾,腰间挎着长剑,背上还背着一张七斗力的开元弓,乍一看他似乎不是曾经的翰林院检讨,而是唐代四处游历的会剑术的书生。
与赵良栋一样,他虽然是翰林出身,不过也张着一副典型“秦人”的面目,面颊瘦长,面容古拙,身材颀长。
留着短须,神情丝毫没有突然来到边墙之外那种恐慌感。
“这块地方”,他骑在一匹高瘦的白马上,悠悠地说道,“立国之初时还属于大明的土地,后失于虏手,万历年间又收回来了,修建松山堡,可惜靼奴两次南下后又失去该地,时也运也”
他说的就是这黄河、庄浪河以北的地方,立国之初属于大明的领土,后被蒙古人夺去,万历年间又被明军收复,可惜在虎墩兔、固始汗两次南下时又失去了这块地方。
虎墩兔、固始汗先后南下后,这里只有少数牧民游牧,原本是明军收复此地的大好机会,不过由于畏惧北边新兴的大夏国,这块地理位置异常重要的土地竟然空了下来,成了又一处“边荒之地”。
如今被大夏国占去,再想收复就太难了。
“走!”
皇甫端带着马羲瑞等十骑走了,直奔那大夏国在秦王川新修的堡寨而去。
秦王川土寨,镇守大将、原本在白城子的杨庭栋很快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帝国通政司的副使、按察司的按察使、内宫副总管王文慧居然也来到了这里。
除了王文慧,负责这西北区域的按察司的头目,灰衣卫百户赵良栋也在此。
这个组合,若不是帝国或尼堪正在筹备大事,是不会走到一起的。
“翰林院检讨?”
如今正好三十岁的王文慧白皙的面孔上那种惨淡之色逐渐有些削减了,血色也渐渐多了起来,个中原因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时的他穿着打扮倒是与那皇甫端有些类似,黑色的直裰,唐巾,腰间没有长剑,却是一把瀚海军常见的单手横刀。
他是从三品的官员,又是皇帝身边的人,杨庭栋、赵良栋都恭恭敬敬坐在下首。
“按说有事情要与我等联络,应该是兰州官府的人,抑或镇守兰州军
喜欢1625冰封帝国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