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是亲耳听过郑雪松夸奖韩训的话,完全没想到这位能够负重跑、翻障碍、扛机枪的年轻人,长得如此瘦弱。
孟奶奶困惑的打量他,“小韩,你真的当过兵吗?”
韩训苦笑道:“没有,我那时候只是跟着剧组在军营里训练了几天,我没入过伍。”
“难怪、难怪。”孟奶奶点点头,“这郑雪松怎么满口胡咧咧,说你人高马大,膀粗臂圆,搞得我和老头子在网上查到你的照片都不敢信。”
一屋子的人都笑出声来。
郑导演那是什么奇怪的形容,韩训这种俊秀温柔的体格和外貌,怎么都和那两个形容词沾不上边。
韩训还以为,顾爷爷和孟奶奶老两口,是为了亲眼看看自己是不是和照片里的人不一样,才叫盖路来找他的。
没想到,孟奶奶端详他半晌,招招手就让韩训跟她来。
“是小韩来了,就好了。”她领着韩训往书房走,巨大的书柜抽屉无数,她站着抽出一格,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
她摸出眼镜戴上,一边翻一边说:“小时候,我们也见过邱家的小子几面,后来工作忙了,邱富龙带着斌斌搬离了这块地方,我们也联系少了。我跟老头子十几年没去过什么电影院、录像厅了,《代号枭鹰》上映的时候,我们还是特地去看了看。”
韩训听这意思,孟老奶奶和长空影视的邱主任也算是多年的故交了。
孟奶奶没多一会儿就找到了照片,她说:“你看,这是斌斌,这是邱家小子。这张照片快三十年了吧。”
三十年前的老照片,精心收藏在相夹里,也带着老旧的色彩。
韩训见到了许多模糊不清的小头像,一个大家族似的合影,邱烨斌和怀抱里的小婴儿,只占据了一块边角位。
也许老人家总会怀念过去,看着这张照片,他说:“这是我们院子里的人拍的合照。这是我,顾老头,盖家媳妇……”
她点着照片上无数的陌生头像,手指划在以为笑容灿烂的中年人身上。
“这个是张工。”
孟奶奶沉默了一会儿,拿起这本老照片,往外走。
她说道:“张工是英国留学回来高材生,我们好多东西都是他教。”
见了韩训,老两口言而有信,面对纪录片摄像机一点儿也没推脱。
盖路安排着收音和架设,老两口凑在一起看照片,偶尔看韩训一眼,问上两三句话。
韩训听得出来,他们对《代号枭鹰》很感兴趣,可他没想到,这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还看过《我不想上班》和《美味的心》。
顾爷爷笑着说:“文鹤山给我们吹的嘛。他年轻时候来我们工厂进进出出,说要拍电影,结果没待半个月就被轰出去了,政委说他妨碍项目进度,不准他进厂。结果他就在厂子门外画素描,支了个画架,搬了把破椅子,一画就是一天,有时候还背一把照相机,问我们愿不愿意去当演员,演工程师。”
韩训想象中文老年轻时候桀骜不驯的模样,好奇的问:“后来您去演戏了吗?”
“怎么可能去。”顾爷爷笑得脸上纹路加深,“我们没日没夜做实验,恨不得一天三十六小时,为了测试一个数据到处找能用的东西,谁理他呀。”
孟奶奶却无情拆穿说道:“也不知道谁拉着张工,给你们照张相,等忙完手上的项目,就去给他当演员。”
“没有、没有。”顾爷爷摆着手,不承认,“我们忙着呢。”
然而,孟奶奶相册本子一推,指着一张黑白照片给韩训看,“就是这张,文鹤山给他们拍完,洗出来专门送到门卫室的。”
证据摆在眼前,韩训肯定是信孟奶奶的。
工程师们年轻时候的照片,黑白色泛着时代的黄痕,仍是可以看出两个穿着老式军装,带着五角星帽子的年轻人。
也许是见过三十年前的张工,韩训很容易从照片上分辨出这位离世的研究人员。
他比身边的人更高,白色皮肤有着清晰的灰色阴影,笑容灿烂的样子,与中年时候的模样气质相似。
“这是张工,这是顾爷爷吧?”韩训指了指,并不害怕认错人。
“小韩眼神好。”孟奶奶一阵感慨,“我们张工啊,就是站在人堆里都能一眼看出来,人长得好,脾气好,唉。”
她叹息一声,顾爷爷伸手拍了拍她后背,“高兴点儿,今天小路给我们拍电影,小韩来听我们讲故事的。”
孟奶奶翻过照片,笑着说:“好,我高兴。”
盖路准备好了拍摄角度,没有做任何的特殊要求,这是一场后期剪辑的拍摄,无论爷爷奶奶想说什么,他都不会扫兴。
一开始,盖路还是引导性的,让他们回忆回忆当初制造歼击机的故事。
韩训看过不少那个年代的资料,然而那些写在纸上一两句带过的描述,远不如亲历者的讲述。
1960年代中苏决裂,落后的中国彻底告别大规模引进武器生产技术的便利,开始依靠这些学习过制造技术的研究员,从零开始制造国产军备。
喜欢重生制霸影视圈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