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中,李世民这几天都在不断的和房玄龄等人商讨着和吐蕃国相关的事情,而禄东赞也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两次李世民。
眼看着自己的目的似乎很快就要达到了,禄东赞原本忐忑的心,开始慢慢安定下来。
不过,李宽注定不会让他如愿的了。
“宽儿,你今天怎么突然来找朕了?”
李世民听到李宽求见的时候,虽然还在跟房玄龄和温彦博说着事,不过还是让人把李宽带到了宣政殿。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李宽没事都是躲李世民躲的远远的,绝对不会主动找上门。
如今既然主动求见,十有八九是有什么情况。
“陛下,微臣是为吐蕃国使臣的事情而来。”
李宽倒也没有绕圈子,直接就说出了这个目的。
由于禄东赞、桑布扎和塞汝贡几个正副使的优秀表现,吐蕃国的这一次出使,在长安城里引起了比较大的动静。
这三个人,虽然是番邦蛮子,但是却是精通汉学,那桑布扎甚至还在国子监和孔颖达等一帮人好好的讨教了一番四书五经的内容,不免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这也跟吐蕃国与大唐紧密接壤,大家对它的理解比海外其他国家要多一些有关系。
“吐蕃国?”
李世民脑子快速的转动,想到了前两天李治曾经提出的观点,立马猜到了李宽大概的来意,不由脸色一沉,“怎么,你也反对和亲?”
“陛下,要说和亲,大汉时期的和亲应该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结合当时大汉面临的局面,属下是支持和亲的。”
李宽的话让李世民稍微感到意外,他还以为李宽是反对和亲的。
“哦,大汉当时面临的什么局面啊?”
人都让进来了,李世民干脆就升起了一丝考教的心思。
“大汉初建的时候,由于连年征战,人口锐减,民生调蔽,物价高涨,整个社会动荡不已,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局面。再加上汉高祖当年分封异姓王,导致中央权威逐渐不足,甚至还出现七王之乱的局面,整个大汉内部不管是朝政还是民生,都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李宽现在说话已经越来越讲究技巧,不跟魏征一样头铁的硬来。
“而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南征北战,一统草原,不仅将大秦攻击匈奴而占领的土地全部收服,还把周边其他的部落全部击败,成为大汉最大的威胁,甚至还一度攻下晋阳,在汉高祖率领大军出征的时候,将其围在了白登山,险些酿成大祸。”
房玄龄和温彦博在一旁看到李宽侃侃而谈,倒也来了几分兴趣。
这几天,他们也都跟李世民讨论了许久和亲的意义和优劣。
但是,大家似乎都没有从李宽分析的这个视野来解读和亲这个做法的前世今生。
“到了这个时候,汉高祖也好,朝中大臣也要,都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匈奴对大汉的威胁之大,可不是仅仅来边境掠夺一番而已,稍有不慎,是有可能导致大汉灭亡的。这个时候,短期内先稳住匈奴人,暗暗发展大汉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关键的。”
“说的不错,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也是类似的做法。”李世民忍不住发出了赞同的声音,觉得李宽今天的表现倒是不错。
“所以,为了缓解大汉跟匈奴的矛盾,就有了和亲之事。通过和亲,双方初步明确了边界、停止了战争、扩大了贸易交流,避免了大汉百姓再次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事之中,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当然,匈奴人也通过和亲和贸易得到了大量的物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掠夺边疆汉人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李宽看李世民认真的听着,便继续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初的和亲,虽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却是一件正确无比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什么意思?”
李世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忍不住反问了一下。
“外交政策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对外发展策略,自己的利益和实力,以及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制定的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各种对外方针和措施。”
虽然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张仪和苏秦这样有名的使臣,不过准确讲一个国家的外交情况用一句话给表达出来,李世民也好,房玄龄也好,都是第一次听到。
李世民:“按照你这么说,和亲也算是当时大汉的外交政策了?”
“没错,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了几代帝王的努力,经济民生全面恢复,诸侯之害已经基本消除,同时在外交上通过联合月氏等国共抗匈奴,大汉已经没有必要再对匈奴忍气吞声了。”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汉武帝不变出来解释、缓和了一下气氛。
而他说的话,基本上也代表了长安城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
除了那些武将,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希望战争不断的。
特别是这种在大家眼中看起来得不到什么好处,完全有机会避免的战争。
“房相,我还是以大汉时期的情况来举例。如果你是匈奴的单于……”
“咳咳!”
房玄龄连忙打断了李宽的话,“楚王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
房玄龄还是很谨慎的,但是李宽的这个比喻,还是有点犯忌讳的;虽然他拿得是匈奴来举例,没说如果你是汉高祖之类的,要不然他脸色估计都要变了。
喜欢大唐孽子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