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想了想,故意问道:“男生在相亲这一块,真是这样吗?”
阿姨说道:“是的呀。现在相亲市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你看看,我们这里几乎全是帮自家闺女来相亲的家长。晓得伐?”
这个话题一开,讲到这里相亲角女多男少的现象,刚安静了一会儿的老人们又开始纷纷探讨起来:
“这很正常呀……因为女的总想往上找,男的却总想往下找,所以女的找不到满意的就主动剩了呀……。”
“现在社会上确实就是这么个普遍现象。”
“所谓‘剩女’,多是对方条件不达到最低标准,小姑娘们也不会随便将就的。”
“--------,小姑娘这样做,无可厚非,其实也是对的呀。”
“我觉得女生家长急,可能也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小伙子,可能很多也不愿意出来找。”
“再说了,社会上优秀的男孩子总归的少啊。即使有,好多也是大学里就有女朋友的。”
“------,还是女孩子们标准太高了,又要高,又要帅,又要学习好,能力强,性格好,能达到这些要求的,那当然少了。”
*******各说各话,反正谁说的听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
“说实话,来的时间长了,我们有时都能判断哪些是男方家长,哪些是女方家长了。”还是第一位阿姨感叹道,“现在的剩男剩女都很现实。除了要有感觉,还要看工资、房子、卖相------,一样都不能少。”
王有节其实并没有真正睡着。
他本来就心情不是很好,现在被老爷爷老太太们这样在旁边唧唧呱呱一顿说,不免起身来。
揉揉眼睛,看看四周的情况:到处都是人,其实哪里都差不多。王有节想了想,说道:“姑妈,我们还是走吧?”
“不想看了。”姑父跟着站起来,笑话道:“来都来了,还不看完?”
姑妈也帮着说话:“一圈总归要继续走完的,哪怕是学习一下经验也好的啊。”
没得办法,王有节只好跟在姑妈和姑父身后,硬着头皮一边看一边往里走。
不过,再一次令王有节没想到的是,最里面居然还有相亲角的国际版块------“海外角”。
原来,这里“海外角”,是专门为那些子女在国外生活的父母准备的,比方讲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等,都是中国人选择海外定居的热门国家。
想象一下:
两个同样生活在澳洲的单身中国男女,可能先由父母在大洋此岸的上海人民公园结识,然后在大洋彼端收割缘分,也可谓是国人全球化生活的奇异一面了!
王有节不禁啧啧感叹:“还当真啊?上海人干事,我是真心佩服的。做任何事情都一点不马虎,还很有国际范儿。”
在海外角停留时,几位大爷大妈凑上来和他们仨打招呼,但听到王有节的年龄后都失望地走开了。“太小了,我女儿比你们的大”。
有一面相和善、言谈礼貌的大妈,走过来问王有节能不能留下电话,等有合适的“匹配”后联系他。
王有节对大妈的说法很惊讶:婚姻介绍所的?
大妈却对他的反应似乎见怪不怪,解释说:“小伙子你放心,我们都是在市里有体面工作的退休人员,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王有节想了想,还是礼貌地拒绝了。
这时候,来相亲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全有。
更搞笑的是,竟然发现有两个外国小姐姐也在这里找男朋友,在挂着的相亲资料前左瞧右看。
王有节好奇,在姑妈的怂恿下,走过去试着和她们聊了几句。
这俩小姐姐都是英国的。王有节问,你们都没有男朋友吗?
意料之外,她们俩却都说有。
王有节大吃一惊,却更加好奇,接着问,既然有男朋友,那你们又是为啥来着?
其中一个小姐姐抿嘴一笑,说道:“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呀。”
对于小姐姐这样毫不掩饰而简明扼要的回答,王有节简直佩服得要五体投地。
正说着话,却忽然间听到有人在身后嚎啕大哭起来。
王有节连忙转身,只见有很多人朝一棵不大的樟树下围过去。哭声正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王有节三赶紧走过去。
王有节人高,透过人墙缝隙,他看到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路沿石上,一边嚎大哭,一边用手抹着眼泪。旁边还放着一张封塑的a4纸,和一根拐杖。看老太太的样子,应该也是来来这里给自己子女找对象的。
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七言八语。
听的多了,王有节终于知道了一个大概。
原来,这位老太太在这里为女儿找对象,前前后后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两三年,每个星期日,不管刮风下雨,她基本上都会来这里给女儿相亲,寻找机会。
只是,今天不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还是谁说了什么话,或者被谁鄙视了,大庭广众之下,老太太一时想不开,竟然就坐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旁边的人还在议论纷纷。
“这就是来晚了。要是早七八年,以她女儿的这个条件,估计男小娃都要排好长的队。”
一位老爷叔更是捉急:“你看她小孩读到硕士,还是国外的,又有什么用?”
“是的啊,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
喜欢我的上海老布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