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燕京,有个刚刚辞职了的ceo,拿到朋友投资,准备创立新的公司,做互联网信息产品。
现在,他正在和另一个朋友谈,准备拉他一起搞,就接到自己投资人朋友的电话:“楚庄,你跟我聊的那个想法,我怎么看到一个产品,跟你说的很像,你以前跟别人聊过?”
楚庄平静地问道:“没有,我也是刚有这个想法。有团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但是表层功能和底层逻辑可能不一样的。产品叫什么?我研究一下。”
“叫每日头条,已经上线了,你下载看看。”
楚庄没有立刻下载,仍然继续跟朋友聊着自己的项目,希望说服他加入。
在找合适的人这件事上,楚庄向来很执着。
朋友说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楚庄很理解,创业毕竟是风险极大的事。
他希望朋友是基于理性的思考之后做出决断,这样才证明他没有看走眼。
回到家中,他想起投资人说的话,从应用商店里找到了这个产品,下载了下来。
楚庄是个产品控,有自己的评判习惯,那就是看数据。
现在,他一点等着下载安装,一边在看应用商店里这款应用的评分和评论。
看到评分人数和分值,楚庄的瞳孔微微缩了缩。
但也不排除是刚上线,所做的运营。
不过,楚庄至少明确了一点,这个团队是有备而来的。要么产品真的好,要么团队的运营推广做得比较专业。而这两点不论是那一点,都说明这个团队手里有钱,不是草根团队。
应用安装好了,楚庄一打开,首先出现的是欢迎页面。
logo和产是:你的头条,你来决定。
楚庄挑了下眉头。
对一个产品来说是很重要的,最好能体现产品的核心亮点或者品牌价值观引导。从这句话里,真有一点他所想的提高资讯内容的个性分发效率的意思。
就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了。
接下来是欢迎引导界面。
不管是透明蒙层地下的界面,还是透明蒙层本身上的提示,都很精致。
楚庄跟着提示走完了,就短短两步。
信息流刷新,以及个性标签分类选择。
他有些凝重了。
很简单的两个引导,就让他分析出了一些可能的底层逻辑。
不是由运营部门安排好、发布出来的内容,而是内容库。
内容库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进行一次少量、多次不重复的刷新。
这种刷新,显然要基于一定的规则。
而这个规则的好坏,会决定用户的体验。毕竟假如你刷了几次之后,出来的都没有你想看的东西,那这个产品能用什么用?
楚庄立刻又意识到,现在还没有注册,它没有用户数据时候和有用户数据时候推荐的内容,肯定会不一样。
那么,它能把用户画像利用到什么程度?
楚庄不知不觉地试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很凝重地放下了手机。
应用很成熟。甚至于说,要超出他辞职之后到目前为止所能想象到的,这类产品所能呈现的状态程度。
于是他得被迫思考了。
这对他想要做的事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已经有人做出来的,而且做得很棒。
那么还有机会吗?
楚庄是个理性而冷静的人。
从自己的使用体验出发来进行判断,这款产品在应用商店的评分人数和分数,应该水分很小。
那么,它的运营数据,恐怕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而现在,他想做的事情还没启动。
研发周期,至少要半年左右吧?
到了今年的下半年,这款产品会迭代到什么层次、收获多少用户量?
它的运营策略会是什么样的?
知道的信息太少了,知己知彼,才能做出判断。
楚庄当即开始基于自己的信息渠道,去了解这款应用,和它背后的公司团队信息。
从这一刻开始,楚庄进入了侦测阶段,要搞清楚对手的情况。
这是他分析还有没有机会、机会有多大的依据。
先入场者有先发优势,后入场者也有后发优势,一切都得看对手的情况。
当然,这款产品本身的动态,就会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分析标的。
楚庄也开始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产品内某些内容的数据增长情况。评论、点赞,总归有数字可以记录。
他觉得数据会告诉他答案。
……
“数据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你唬我的吧?”曹承宇一脸不相信,“微博有原来博客的种子用户基础,第一周都没有这个数据!”
余秋无奈了:“我要是唬你,你进公司之后一看数据有假不就跑了,完了还怪我害你丢了工作,连带着恨上我。你觉得这是我想请你过去会有的做法?”
“那太夸张了啊!你要说你第一波推广砸了不少钱,首周上了10万级别的下载激活数量我能理解。但是……”曹承宇仍旧很狐疑地说道,“你告诉我,累计用户数量已经到了50万,日活跃用户过了10万,周活跃用户接近25万,完了日活数量里人均使用时间超过了20分钟,你开什么玩笑?”
余秋翻了个白眼:“所以说尽管我给你打电话说上线了,请你用一用看看,你其实没有体验一下?”
曹承宇干笑了一声:“你知道啊,元旦假期,我们微博很忙……”
“不会还没装吧?”
“装了装了。”曹
喜欢我捡了只重生的猫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