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腊月廿四,小年迎春。
腊日才过又小年,煌煌银烛照良宵,全新的朔方,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小年时节。
席云飞一大早就从朔方西城赶回了朔方东城,今日除了要祭天,还要祭灶王爷。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传统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祭灶这个事情是真·有史以来。
“灶。造也,创食物也。”传说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备受尊崇的大神。
而论语·八佾中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也就是与其讨好西南角的家神、不如去讨好灶神。
不过,祭灶一开始是在夏天举行的,因为最初的祭灶和拜火情结有关。
原始社会,农业还没有那么发达,对火的敬畏是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
而炎帝和祝融一般被认为是火神,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祭灶在车板上与大家拱手致谢,寒暄半响。
待得入了内城,才稍微安静了一些,虽然也有人高喊郎君威武,但席云飞也只是颔首笑笑。
不过,今日的内城倒是人潮汹涌。
马车在北桥停下,护廷七队的小队长告知,今日内城无法通车。
席云飞眺望一眼,只见中山北路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头,大家欢声笑语喜连天,邻里相伴忙采办。
马周将席云飞扶下马车,笑呵呵的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剪纸摊子,道:“郎君快看,那不是老夫人吗?”
席云飞闻言,好奇望去。
呦,不止是母亲刘氏,下沟村一众村妇基本都在。
花婶还站在一座木架子上,手里拿着一副剪好的‘到’福卖力吆喝着。
席云飞这才想起来,之前为了让她们不至于太无聊,除了教她们织毛衣外,还拿了一些剪纸的教程给她们自学。
至于那些普通人看起来珍贵无比的红纸……席云飞记得仓库里还有几百捆,本来是打算过年拿来写春联的,估计被她们拿出来折腾没了。
“来来来,都来瞧一瞧,都来看一看,刚刚剪好的金猪拱福图,一副只要十文钱,买回去贴大院门口,喜气又气派了喂!”
“还有这副亥猪贺岁图,只要八文钱,最后十副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咧!”
席云飞莞尔一笑,这花婶吆喝起来还真是有模有样,只见那小小的一处摊子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有护廷队的汉子们维持现场,怕是要被挤爆。
几个负责剪纸的婶婶还有阿婆亦是忙得红光满面,相比于席云飞免费提供的锦衣玉食,她们显然在木架子上的花婶高兴坏了,十副亥猪贺岁图可是八十文啊。
“哪位贵客要贺岁图,来来来,这就给您包好,免费送您一罐浆糊,回家就能贴上。”
席云飞身后,马周好笑的看了他一眼,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拿出一吊铜钱给席云飞。
席云飞笑呵呵的接过铜钱,朝前面伸手过去,与花婶面都不见,隔着几个人就完成了这笔交易。
就在席云飞要收手回来的时候。
“二哥,二哥,你不要如慧了嘛!”
席云飞没想到三妹竟然也在摊子里,刚刚小丫头蹲在刘氏脚边练习剪纸,跟刘氏一样也听到了席云飞的声音,小丫头可是想席云飞想疯了,二话不说直接爬到花婶站着的架子上往外望。
席云飞没想到谁都没认出自己,倒是自己家的宝贝妹妹眼尖。
众村妇此时才发现席云飞竟然混在买剪纸的人群中,花婶几乎惊呼出声。
席云飞急忙朝她比了一个嘘声的手势。
绕过人群,走到木架子旁,将三妹拥抱入怀,便见母亲没好气的走了过来。
“知道回来啦?大郎呢?”刘氏对着不远处的马车翘首以盼。
席云飞亲昵的在三妹脸上啃了一口,道:“送未来嫂子回城卫所了,一会儿就回家。”
“噢!”说起李云裳,刘氏双眼一亮,刚要开口嘘寒问暖。
“二郎,你可算是回来了,赶紧的,让老张再匀我们一点红纸呗。”花婶手里惦量着席云飞递给她的那吊铜钱,美滋滋的朝他喊道。
席云飞朝刘氏点了点头,抬头应道:“行啊,要多少都可以,不过你们可以再卖便宜点,最好是让家家户户都能贴上这喜庆的剪纸,若是亏了,缺多少,我来补。”
说着,席云飞朝马周示意了一眼,马周会意,本来那些红纸就是要用来写春联的。
走到席云飞身侧,马周附耳道:“郎君,莫不就举办一场春联书法大赛怎么样?”
席云飞闻言,双眼大亮,这眼看就要过年了,就是该有点热热闹闹的事情发生才喜庆。
“书法大赛不错,还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你再想想,像是捏面人之类的手艺也挺好,举办一些相关的擂台赛事,所有奖金咱们一力承当。”席云飞大气的说道。
马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郎君所言极是,不过奖金的话,郎君不用操心,我想,很
喜欢大唐第一村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