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源自希腊语,热爱智慧,被称为智慧之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和谐)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这是百度上的解释,也是大部分人心中对哲学的定义,而在林泉心里,却不是很赞同这个说法,哲学不是科学,他不属于科学,科学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和谐)论,它只是理的衍伸,但哲学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它研究和思考的对象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是最本质和最极限的存在,理,直觉,感知,都在它的范围和研究方法之内。
其实在林泉看来,关于哲学,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也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基本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却也包含了人类最狂妄的野心,人类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但这世界却没有给人类答案。
《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就非常明确的给出了作者的答案——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
整本书之后全部的内容,其实都是在解释这一个问题,关于世界的定义,关于事实的定义,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些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整本书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用逻辑解释哲学,因为逻辑是作者在这个世界找到的最牢固的规律存在,也是认知的底层。
这本书是林泉的推荐,当然,除此之外,人类历史上试图阐述这个问题的人还大有人在,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培,笛卡尔……哲学的历史如同人类其他理论的发展,从一开始最基础的提问解答,到逐渐越来越成体系,从古文明时代的只言片语,到近代的长篇论述,数千年的漫长时间没能切断人类的传承,也没能切断人类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所以到现代,在图书馆的哲学那一栏,已经是茫茫的书海。
“哲学有这么多书还不是最麻烦的,”在给赵亮大概的介绍了一下之后,看到赵亮已经皱起了眉头,林泉又说,“麻烦的是你还得从中筛选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哲学不是一门统一的学问,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是的,哲学跟数学或物理学不同,后者是纯理、甚至纯实践的学问,它们都有很清晰的对错判断标准,数学的标准是在逻辑上的严密,而物理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合乎实际的观测现象,换句话说,只要这两门学问严格的恪守这些标准,那总是能前进的。
但哲学不同,因为在它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是不能用这些标准来衡量的——那就是人本身!理本身只是人感知世界方式的一部分,它们也许在客观世界中确实行之有效,但人从来就不是客观的产物,而这世界也从来就没有绝对客观的视角,当衡量的标尺丈量到人自身这个最大的价值主体的时候,无数的争端就此出现了。
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主义,人本主义,唯理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现象学,虚无主义,存在主义……
每一个这些名词的背后,都代表着无数的书本以及作者的阐述,不管这些书是用何种方式表达,他们表达的意思都是明确的——他们认为这些表达的东西乃是人类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但是归到底,这些都是代表着那些作者的观点,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讲,这些哲学书籍都只是人生道路的建议,而不是知识和信仰,最终的选择,都要由人自己做出,当然,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观点,更不用说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了,在林泉看来,这样的人生是盲目而可悲的,当然,不排除还有一部分人是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仅仅是不知道这些哲学名词而已,但是同样,这部分人也无法更深入系统的了解自己的这种选择是不是足够坚固,很有可能,他们所坚持的只是哲学家早已抛弃的糟粕而已。
听完林泉的介绍,赵亮的脸上最开始的喜悦已经被沉重代替,他自然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就是林泉所说的后一种人,就像来地球之前他的数学水平一样,在跟地球数学这整个严密到极致的堡垒一碰撞,免不了支离破碎。这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在学习之前,伊凡必须确定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最坏的准备,即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错误的准备,虽然他目前还是坚信着自己,但听林泉这么一说,还是觉得心里没底,真理并不会因为他法师的身份而有所迁就,而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保证自己一直正确,如果自己一直所坚持的一切都是一场可笑的错误怎么办?正如他来之前,还一直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才是真理一样。
他所坚持的那些原则,基是什么,是来自于自己经历的那些事实,还是经过自己思考加工的规律,亦或只是自己被教育成这个样子,它是否足够牢固……
这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也是他一直为意识网担心的问题,本来他这次来是想从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从之前对林泉的了解来看,他应该有这样的能力,而这一次的交谈更让他坚信了这一点,但在希望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大的危机,这很有可能是一次神世界推倒重来的过程。
伊凡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知道这种完全被否定的痛苦,挣扎着重新站起来的艰难,但他同样
喜欢法师伊凡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