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孟思扬说:“那好,你跟你闯哥说,让他下午多带几个人,下午六点,小树林。”
男生惊异地看着孟思扬,暗想,坏了,自己肯定惹了□□烦了。孟思扬既然这么说,那他肯定也是个混混头,不然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说得动他的上峰派多少人的。他敢说“多带几个人”,那意思是能带多少人带多少人了,那他自己肯定有恃无恐。另外,孟思扬刚才说的话,显然说明他是高二的。他心里顿时惊惧。他知道高一的混混集团,基本上继承自十六中,而大部分没什么背景的混混是考不上一中的,大多去了二中三中或者更差的学校,只有家里有些背景的找人花钱上了一中,实力已经锐减。而他们在高中发展一年,到高二的时候,就又能聚齐三四十人的规模可以打群架了。跟高二的相比,高一新来的混混们实在不敢太胡作非为。
他心里打定主意,一定不能跟“闯哥”说自己惹了高二的混混头子,不然“闯哥”肯定骂自己惹事。至于万一“闯哥”轻敌导致派的人过少以至于挨打,那总比自己一个人挨打好。他根本不去考虑哥们儿的安危,只盘算自己的面子和利益。
孟思扬下午到教室的时候,小班已经来了一小半的人,包括杨若雪这次也来得比他早。按往常,孟思扬差不多坐下没几分钟,杨若雪就会找茬跟他说话,但这次例外,已经快打预备上课铃了,杨若雪并没把头扭过来一下。她不主动跟孟思扬说话,孟思扬也绝对不会主动跟她说话,尽管上午还好好的,虽然两人都心知肚明,孟思扬也知道她为什么生气,两人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开始赌气。
因为杨若雪不和他说话,孟思扬就只好和姚梦超聊天。姚梦超则总觉得哪儿有点儿不对劲,孟思扬来小班这两天似乎就没和他闲聊过。一个人是很难长时间不说话的,哪怕只几个小时,都会寂寞难耐,除非有孤僻症。杨若雪便和韩冰雪闲聊起来。下午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两两一组,一个同学读课文,另一个同学帮忙听着纠正其读音错误。杨若雪自然和韩冰雪一组,孟思扬和姚梦超一组。尽管这反而是非常正常的搭配,孟、杨两人却都觉得有些别扭,就像生活学习方式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尽管韩冰雪和杨若雪数学考得都还算不错,那是因为月考题目还都在大纲范围内的缘故。而小班的数学老师陈孟达则是个思想相当前卫的老师,非常不满于将学生的数学学习限制在高考大纲范围内,在教普通班的时候也总是喜欢跃跃欲试教班里几个数学功底好的学生一些益智性的但和高考内容无关的东西,比如平面几何题目。本省的高考数学是不考平面几何的,只有解析几何,因此学生们的平面几何功底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仅限于知道“等腰三角形三心共线”以及“三角形内心到三边距离均相等”之类的知识。他在课堂上讲一些比较高深的平面几何,那些证明起来都特别麻烦的定理,数学好的学生早就对高考数学大纲熟透于心,知道他讲的东西高考不考,就懒得去学。数学差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听都听不懂,全都在开小差。
这次陈老师“奉旨”来教小班,知道小班集中了级部学生中的一群高手,其中当然不乏数学高手。即使他们当中数学不算很好的,起码也能考到一百三十多分,不然数学太拉总分,是进不来这个班的。第一次数学课,他就跟学生们讲了一大通数学的发展史,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如果数学功底学得非常好,数学考试不过是顺手拈来、水到渠成的小事而已,而且数学思维一旦形成,对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的学习也会大有裨益。
他一节课虽然没讲什么数学具体的内容,下课的时候却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证明行星绕恒星旋转的轨迹是个椭圆。并在这个基础上,证明开普勒三定律。
孟思扬一眼看到这个题,愣了一下,这个题他在军训的时候用来考过莫沉,分明是个物理题。
下课铃响的时候,陈老师说:“大家别看这像是个物理的问题,实际上物理跟数学相同的方面太多了。这道题涉及椭圆、向量的知识,综合性很强。至于万有引力定律你们初中就该接触过了。椭圆、向量都不超过高中大纲,你们早晚会学。我想你们既然自认为都是精英,不会像其他普通的同学一样,非要等到老师讲到才去学吧?那至少要等到高二了。下次上课前我估计你们也不大可能做出来,但我希望你们能给我个思路,最好每个同学都不一样,思路越多越好,也无论对错。我会在一个月内按轻重缓急的顺序,把数学整个高中大纲内的东西串讲一遍,听不懂的课下相互讨论帮忙。这个学期我们会把整个高中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并巩固一遍,下学期开始我会着重培养一些数学拔尖的同学数学竞赛的内容,争取让你们在高二开学后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按我们省的制度,数学竞赛一等奖可以高考加分并且有保送资格的。如果对数学竞赛没兴趣的,估计你们这学期学得也不会很扎实,那就继续自学巩固扎实高中内容的数学就是了。实在觉得跟不上的,就回你们本班上课,或者课下找我按正常上课的进度补课,我不会勉强。”
陈老师一走,班里就讨论声一片。初中数理化三科竞赛一等奖的鲁晴晴当然立刻自认为一定是陈老师说的那批学生中的一个了
喜欢小偷同学请大家收藏:(m.biquwen.com),笔趣文更新速度最快。